鄱阳湖周边鱼类神经中毒大量死亡,甲氰菊酯滥用引发严重生态灾难
在江西南昌进贤县的马咀湖,以及与之相邻的鄱阳湖水域,近年来发生了多起因神经中毒导致鱼类大量死亡的事件,这些事件不仅给当地渔业带来了巨大损失,也对水域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经过深入调查,发现这些悲剧的幕后黑手是一种名为甲氰菊酯的农药。
甲氰菊酯,又称“灭扫利”,是一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属于神经性杀虫剂,它被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以杀死甘蓝上的菜青虫、苹果树上的红蜘蛛、棉花上的棉铃虫等害虫,甲氰菊酯具有击倒快、高效、广谱、低残留的特点,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备受青睐,正是这种高效农药的滥用,导致了鱼类等水生动物的灭顶之灾。
在马咀湖事件中,一家绿色食品企业为了进行消杀,在芡实种植区域喷洒了甲氰菊酯,由于甲氰菊酯对鱼介类毒性很强,能够直接进入鱼鳃和鱼的血液,导致鱼类呼吸困难、代谢紊乱,最终大量死亡,这些死鱼漂浮在水面上,形成了一幅触目惊心的画面,目击者称,这些死鱼中较大的被当地老百姓买走或捡拾,而被打捞运走的死鱼去向不明,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片水域位于鄱阳湖水域的东南边,污染后的水一旦排放将直接流入鄱阳湖水域,对水域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破坏。
甲氰菊酯的滥用并非个例,在2014年4月,安徽省明光市渔民徐某用600瓶甲氰菊酯在1200亩水面的圩区实施毒鱼,当场毒死青鱼、草鱼等大小鱼约3000斤,严重污染了水域环境、破坏了渔业资源,这些事件都表明,甲氰菊酯的滥用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甲氰菊酯之所以会被用于水域消杀,一方面是因为其杀虫效果好,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一些养殖户法律意识淡薄,对农药的使用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于养水生植物、虾蟹的人来说,野杂鱼可能是一种“害”,因为它们会吃掉幼苗或影响生产,而甲氰菊酯杀虫和杀野杂鱼的效果比较好,就会被当作清塘剂使用,这种做法不仅违反了我国《农药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也严重损害了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
甲氰菊酯的滥用不仅会导致鱼类死亡,还会对水域生态系统造成长期的影响,长期过量及不合理地使用农药易导致大量农药从土壤迁移到养殖环境或捕捞水域中,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产生负面影响,这些农药最终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针对甲氰菊酯的滥用问题,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农业农村部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要求各地对海参养殖中违法使用农药毒杀鱼虾的行为进行地毯式排查,其中特别严查甲氰菊酯的违法使用,也加强了对农药使用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养殖户的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
要彻底解决甲氰菊酯的滥用问题,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需要加强对农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监管,确保农药的合法使用,需要加强对养殖户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引导他们正确使用农药,还需要加强对水域生态系统的监测和保护,及时发现和处理农药污染问题。
在鄱阳湖附近大量鱼因神经中毒死亡的事件中,我们看到了甲氰菊酯滥用的严重后果,这不仅是对渔业资源的破坏,更是对水域生态系统的破坏,我们应该从这次事件中汲取教训,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监管和管理,保护我们的水域生态系统免受污染和破坏,我们才能确保我们的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